腹膜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7年,特赦后的黄维看到一本册子,含泪感 [复制链接]

1#

“悟我,咱们就此别过了,后会有期。”

“方大哥,保重!咱们后会有期。”两人握手道别。

以上是年发生在上海的对话,此时,孙中山刚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方志敏因为有更重要的革命任务,不能按照原计划与黄维一起去广州求学。

只是,没想到此次一别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黄维在入学黄埔军校之后,加入了国民党,在剿共活动中,黄维选择无条件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手上沾满了同胞的鲜血,年,方志敏也惨遭国民党杀害。

年淮海战役中,黄维战败被俘后,经过了27年的思想改造。年,已经70多岁的黄维收到了一本烈士名册。看到册子上的一个个名字,黄维内心无限愧疚,尤其是看到“方志敏”这个名字时,他几乎是含着泪说:“这是对我最大的讽刺啊!”

一、遇到方志敏

黄维,年2月28日出生在江西省贵溪市盛源乡,其父亲为他取字“悟我”,希望他有悟性,不断省察自己。黄维从小专心于课本的学习,考上了当地名气较大的学校。

两人的相遇始于食堂,当时,黄维正安静地看书,也不与周围同学交流。方志敏顿时对这位好学人士产生兴趣,他满怀兴致地上前打招呼。黄维只是冷冷地应了一声。

黄维的性格有些自负高冷,看起来比同龄人老成,有些格格不入,刚好方志敏大他几岁,又谦逊热情,两人在性格上互补。虽然第一次见面没说上几句话,但是,两人在学校见面的机会很多,而且黄维渐渐地被方志敏身上的革命热情和沉稳气质打动和感染。

一天,黄维到宿舍找方志敏,看到方志敏正在读《新青年》,黄维之前从未见过这种书,便好奇地问道:“方大哥,你这是看的什么书啊?”方志敏放下书,解释说:“这是《新青年》,是一种宣传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思想的刊物。”

方志敏将这本书推荐给黄维,两人之后也经常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谈话间,黄维问方志敏毕业之后的打算,方志敏非常坚定地回答他要投身于革命事业,黄维不由得对方志敏产生敬佩和崇拜之情。与此同时,黄维的一颗“爱国救民”之心也被点燃。

毕业以后,两人分别,断了联系。黄维先回家乡当上了国文先生,当然,他也想向方志敏学习,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他不仅仅在课上教给学生新思想,给学生们讲《新青年》里的文章和一些真实发生的革命故事,还在当地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思想,唤醒民智。

只是,没过多久,黄维传播新思想的事就被当地的地主豪绅知道,他们强烈反对黄维,并逼迫学校开除他,学校得罪不起这股“强大的势力”,只能辞退黄维。

此后,黄维打算去找方志敏,跟着他一起干。

而这时,恰巧听闻孙中山先生建立了黄埔军校,要到上海招生。黄维听到这一消息很欣喜,他猜想方大哥也一定会去,带着激动的心情他马上收拾行李,计划先去南昌找方志敏,然后跟方志敏一起去上海参加初试。

黄维一下火车,就在人海中看到了方志敏,当时方志敏正在火车站宣讲。这时,警察突然赶来,黄维见状,招手大声喊道:“方大哥,这边!”方志敏反应过来,与黄维一起逃跑,逃到安全的地方,看到警察找不到人的情形,两人都笑了起来。

黄维跟方志敏说了此番来找他的用意,方志敏果然也听说了黄埔军校招生的事,正打算动身去上海。

到了上海之后,却迟迟不见招生开始,两人只好等着,几天后,黄维身上带的盘缠都用光了,就这么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最后,还是方志敏在上海有熟人,给黄维找了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等。

三个月后,初试开始了,两人报名参加考试,都成功通过。本来都计划好了,一起去广州参加复试,可这时,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方志敏去做。

当听说方志敏不能与自己同行时,黄维满脸的失望。方志敏安慰他说:“悟我,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去做,你好好地去军校学习,将来做个好将军,报效国家,造福人民。”

两人在火车站道别,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二、加入国民党

黄维在入学黄埔军校后,加入了国民党,毕业后,黄维进入国军部队。北伐战争中,黄维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受到提拔。

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国共关系正式破裂。方志敏也在刺杀名单当中,黄维知道,以后再也不能与方志敏以兄弟相称了,甚至他已经选择了站在方志敏的敌对面。

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在上海展开会战——淞沪会战,这是一场历时三个月、我方军队损失极其惨重的惨烈战斗。9月,黄维被任命为国军第18军第六十七师师长,带领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其中,罗店之战让黄维声名鹊起。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黄维带领部队顽强抗争,僵持了七天。队伍损失惨重,三个团长,两伤一死,黄维仍然宁死不退,到最后,电报员、炊事员都拿上枪杆上战场与敌人拼个死活。

年,黄维上任第十八军军长。蒋介石召见黄维,给黄维一张写有“培我将军存念,蒋中正”的照片。黄维自以为这是蒋介石在暗示自己要好好干,以后会有提拔他的机会的,并将父亲给他取的字“悟我”改为“培我”。自此之后,黄维就唯蒋介石的命令是瞻。

三、拒不改过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军屡屡战败时,蒋介石想到黄维可用,便任命他为十二兵团司令,去前方战斗。年淮海战役,这次黄维要面对的是老同学陈赓,陈赓在军校时就小有名气,是当时“黄埔三杰”之一。

陈赓知道黄维在用兵上的弱点,黄维好将书上的战术用到实战中,所以,陈赓干脆将计就计,佯装战败后撤,诱敌深入,黄维果然中计。在发现自己中计被包围时,黄维还是率兵突围,逃出了包围圈,然而,解放军队很快追上。

解放军为了减少双方人员伤亡,也给黄维一个补过的机会,让黄维给当时的国军将领杜聿明写劝降书,对此,黄维却说:“我没有什么错误,我做的唯一错事就是打了这场败仗!”拒绝写劝降书。

黄维的“书呆子”式“愚忠”让人无奈,他还没意识到,只有“明君”才值得尽忠,对一心只为自己利益的“昏君”尽忠实则助纣为虐。

年1月31日,黄维被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此时,黄维仍然心中不服气,政治课不认真听讲;以研究“永动机”为借口,反对思想改造;还蓄意挑起事端,多次与管理人员发生矛盾;嘲讽积极改造的国军将领没有风骨;将他认为的“共产党宣扬自己功绩”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撕了当厕纸用……

四、被特赦

年,黄维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身上兼患肺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等五种结核病,发病时肚子胀得鼓鼓的,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就会有生命危险。得知消息后,相关部门专门派人从香港买英、美两国生产的链霉素,才让黄维转危为安。

在黄维身体恢复期间,生活不能自理,上级便派医护人员细心照料,即使经济不好的几年,黄维都能有牛奶喝。四年的治疗,不仅治好了黄维的结核病,也让他身上的其他小毛病痊愈。

此外,黄维还听说,其他很多战犯比如杜聿明、范汉杰等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直到这一刻,他顽固的心终于开始动摇:原来善待战犯、俘虏不是共产党收买人心的手段,而是一直以来的政策!

之后的黄维开始配合改造,表现积极,在年被特赦。

黄维回家还有妻女在等他,对妻子27年的等待感动中带着得意。这天,妻子蔡若曙收到大儿子的好消息:说自己已经当上了副教授,还分到了房子。蔡若曙看了很高兴,迫不及待要跟黄维分享,可不巧的是,黄维正在房间里研究他那所谓的“永动机”,不耐烦地对妻子说了句:“滚!”

蔡若曙像是迎来一个晴天霹雳,瞬间觉得这27年的等待太不值得!一气之下转身投了河。

女儿黄慧南本以为父亲回来了一切都会变好,没想到,母亲被他气得投河。黄慧南后来回忆,当时黄维尝试下河把蔡若曙捞起来,只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后来自己也因此患了一身病。黄维没想到自己70多岁经历的丧妻之痛竟然是以这种方式,只能责怪自己不会好好珍惜。

年,黄维收到了一份名册,这是在战争中牺牲的江西的革命烈士们,黄维看着名册上的一个个名字,无比心痛,更觉得非常讽刺,自己一个罪人还活在这个世上,而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方大哥这样的革命者却先离开了人世。

不久后,他来到方志敏的墓前,跟方志敏保证:要用余生去赎罪!

于是,七十多高龄的黄维开始投身于祖国统一的工作中,多次往返香港与之前的同袍们相聚,畅想祖国统一后两岸高兴欢呼的情形。即使台湾特使给他写信以美金月薪邀请他到台湾来工作,他也严词拒绝了,并且力劝台湾同胞及时醒悟,让两岸快些实现统一。

年,海峡两岸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正是这一年,黄维冠心病突发离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