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杨岑刘瑜
10月1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医院(医院)“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项目上线。
依托“武大云医”(医院医院)建立的医疗机构和腹透患者间有效沟通和监控渠道,尿毒症患者在“云医”指导下居家腹透,已成现实。
图片由张晓衡、宁亚飞摄
专家云上指导患者居家透析
13日晚10时许,家住武汉市武昌南湖罹患尿毒症的方先生准点上床,熟练地将透析导管与床旁自动腹膜透析仪相连,悠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7时,方先生将连接在自己腹部的透析管路断开,并在手机上轻点几下,指令机器自动计算后将数据传输至“武大云医”系统的慢病管理医生端后,便洗漱上班。
一小时后,方先生接到医生随访电话,提醒他:“凌晨2时许,腹透液流出时间达到38分钟,应该是晚上睡着压着管子了,后面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其他数据均正常。”
这是“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的一个现实场景。
“这种‘智慧腹透’模式,让我摆脱了每周2到3医院透析的奔波之苦。”在14日的启动仪式现场,方先生感慨道,“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项目负责人、医院副院长万军介绍,“武大云医”是医院将医疗场景延伸到“云端”的新型诊疗模式,其中“智慧腹透”模块包括日常腹透数据穿戴设备、手动收集、复诊指标全周期监测、危急值自动提醒和腹透医药耗材下单物流。
该模块彻底改变传统的腹膜透析模式,可全周期监控腹透患者居家腹膜透析状态,及时发现问题,极大推动腹膜透析的开展,更高效地管理更多腹透患者。
“腹透优先”成肾脏替代治疗新共识
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王惠明教授介绍,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类疾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脏移植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
而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治疗方式,能利用自身腹膜的半透膜功能达到肾脏替代治疗目的。相较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具有保护残肾功能、耗费医疗资源少、保护隐私等优点。在透析早期,其疗效与血液透析相当。
王惠明表示,由于腹膜透析对患者、家庭、社会各方的综合优越性,尿毒症患者“一体化治疗,腹透优先”已成为肾脏替代治疗领域的共识。
据介绍,我国香港和南美部分国家已经全面实施“腹透优先”政策,其中香港地区腹透患者占尿毒症人群70%以上。在湖北地区,截止年底,血液透析患者约3万例,腹透患者约左右,腹透占比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5G+医疗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应运而生。”“武大云医”负责人、门诊管理服务部主任孙璇介绍,随着腹透人群逐渐扩大,亟需在医疗机构和腹透患者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监控渠道,促进腹膜透析发展,提高腹透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智慧腹透”让居家腹透成为现实
“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模块负责人、肾内Ⅰ科副主任梁伟教授介绍,目前“智慧腹透”有两种方式。
全自动方式完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另一种是半自动,在居家环境下,每隔4小时通过辅助腹透仪进行透析,后者自动连接武大云医App,上传每次腹透的相关数据后,医护人员即可实时监控和预警分析。
“不论是哪种方式的“智慧腹透”,都能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慢病居家便捷管理,免除透析患者奔波之苦。”梁伟说。
不仅解决居家腹透监测的痛点,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这是“智慧腹透”不同于其他互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的最大不同。
医院院长王高华表示,“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项目是5G应用于慢病智慧管理,推动医疗数智化转型的创新实践案例。旨在结合医院肾病内科的优质专业资源,依托“武大云医”智慧慢病管理平台,融合大数据管理、信息互联、人工智能、多功能场景应用等技术,构建流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管理更精细、保障更科学的智慧腹膜透析服务,打造成引领智慧型腹膜透析领域的标杆性项目。
梁伟介绍,实现患者居家“智慧腹透”仅需几步,医院就诊确定需求后,下载武大云医医院App并注册成为用户,点击首页“健康测一测”栏目中的“更多设备”,绑定腹膜透析仪,即可查看和手动记录腹透数据,并实时享受“云医”专家指导。
人民英雄、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等专家表示,医院功能拓展,有助于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服务,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将为偏远地区患者带来极大便利。
编辑:黄磊
审核: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