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我们的时空宇宙中,每一种能量都会有自己的“天敌”,叫做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绝对的成或败。或者叫永久的成,永久的败。
易学中有句话,叫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聚焦在我们自己要留驻的那个自己喜欢的“不变”的部分或者事物,拒绝接纳“变化”。
听起来这个道理似乎都懂,就像我们明白无法挽留不断衰老的容颜一般。但是对于这个“道”理,我们只是听成了逻辑和概念,没有从“道”中之“理”去深度品读。
我们很容易就这样被囚禁在自己意识和认知中,而并非是囚于天地。
易学中的天、地、人三才应该要调换了一下阅读的顺序——即为天、人、地三才。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进一步说,人为天地之精华,乘五运而得“元意”,染“六气”而得“杂识”——人若自定思定,自可运转天地,这是意识的功夫。是用“意”运“识”,借“识达”意”。这几天“风月同天”的身心健康平台就有群友这样问了一位老师:
问:请问医学气功在防疫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答:练功可增强免疫力,可安静下来,一个月不出门,你不会烦,就是“功夫”…….(详细内容请在文章末尾处点击前往查看)因此我们要思考下平时我们打坐,冥想练的是什么?现在现实的课题来了,我们还是否能保持心神的笃定了?
所以这样看起来,意和识即是一对争吵不休的冤家,又是一对和合的鸳鸯。分开就是阴阳二元的对立运转,永不停止,和合就是你中和我,我中有你的“和稀泥”,是一本超级智慧的糊涂帐。道德经第三章就点明了这本糊涂帐:
第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第二句: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第三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第四句: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不难读懂,不夸张地说这是“相对论”的祖宗。辩证看问题我们都会,但是两边的张力拉开,就来回拉扯,轮回不休,中心点的意义又何在了?这儿说个小故事以做解读:
战国时的虞卿因拯救魏感丞相魏齐,与魏齐同去赵,因困于大梁,魏齐死,虞卿穷愁著书,世传为《虞氏春秋》。屈原离开楚国都城郢,而作《离骚》,如果假设:虞卿一直在赵国做丞相,屈原永远在楚国都城做官,那么《离骚》不作,《春秋》写不出来,到了今天,他们的身体已经腐烂,他们的书不能流传,两人的得意,不如让他们失意——
上面的引用和解读似乎不透彻,但我认为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引发各自的思考和探索——这也是中医里面说的激活生命的“自康复机制”。
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是“病从何来”,按照上面的推演,要把“病”论清楚,也要涉及“医”,有病就有医(或者叫做药),反过来,要医“病”,就必须探索“病”之来源,探索“病”之来源进一步要求“道”理,善言天者,有验于人。善言人者,才有验于天。所以天人从来都是一体的,病医,病药从来就是一个整体。
对于病,《四圣心源》有句清晰的定义:人的病无非两个来源:内伤和外感。内伤,说的是人气之偏,就是自己意和识的拧巴;外感,说的是人和天地的气拧巴。这句话听着冥想下——多元宇宙,所谓的一沙一世界。人天宇宙分别却又独立,对应频率整体上是同而不合,若是同而合,即为得道。在人道中我们大多是为求合而曲意求同。
这个“求”是“外求”,是自己和自己拧巴的那点事,不过求和、求同是意识上一开始分离,本质上也是寅吃卯粮,不如观己问道,这就是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那么我们说回来,“病”放一边,从这个“医”来看了?“医”这个简体字拆形来看,为“矢”,为“匚”(fāng)。“矢”是箭矢的意思,“匚”是受物之器,说的是古代打仗是有人伤了,然后把箭头拔出放在器皿中。
从繁体看”医“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毉”,一个是“醫”。先说“醫”,说文解字中是这么说的:(醫)治病工也。周禮有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从殹。从酉。而酉为酒,《周禮》有醫酒。
古者巫彭初作醫。简单理解就是人发生了病,用酒来治疗。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人:巫彭。这就引出了个神话,《山海经》中大荒西经灵山十巫里面的,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yuan)在。“巫”在古代是个相当崇高的“职业”,要有功力也有有心力的贤圣才能担当,因为要了解天地的运行啊,自是不能有私欲的,所以说天机只对心有苍生,心怀慈悲的开放,否则看不见也读不懂,导致曲解之后的造作弄神装*只会不断给自己以及对方断人慧命。
“巫”,又叫做祝由,曾经是轩辕*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的受人尊敬。祝由术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
祝,敬祝,有恭敬之意,意思指恭恭敬敬讲解说“道”的意思。为啥恭敬了?因为在传达天地的规律,不是拿起手术刀就拉开,也不是摁住了就灌汤药,给谁说?给人说、给病说,也给自然万物说,也给天地说。
天地是宇宙,人也是宇宙,病也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每个人为啥病了?各自的频率不合了。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曲。而语言,符咒本质是声音的传导,是一种可以安抚和合十方的频率,玩笑说就像两个孩子争吵,母亲哼着om音说,别闹了,安静的睡一会儿。
易学中有个术语叫做”贪合忘克“,“贪合忘冲”,说的就是这个场景,那个层级都一样,能合作就别打架,而在更大的时空中,万物本就是一气发生的,源头是都是一家的,朦朦胧胧总是有连接感,但是外在显化只要不合意便要干戈相见。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们现在都说多赢和双赢,如果更上一层说,他赢即我赢——是否同意取决我们到底能站多高,看多远了。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的演进,始而巫,继而巫和医混合,再进而巫和医分立。以巫术治病,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低级时代的普遍现象。”
文化低级时代可理解为意识降维,本质说没啥不好,一个阶段的过程,若不坐井,怎能观天了?如果把物质宇宙看作是意识宇宙的显化,那么意识宇宙本自的成长就需要坐孤击虚。万物都是自我成全自我。低级,降维自是一次运动过程的清零和空杯,亦非所装载的内容,而是器皿本身的容积。所以我们说回来这对医和病或者病和药,一般在意识中这是剑拔弩张的斗争,就是无论在中医中还是命理中说到的泄克耗,但如果以“病”为信号,那么意识中抽离两者的对局,将其看本质为相互推进运转的能量,扩大的是心量,有容乃大,以治达愈,目的不是杀死,而是转化,其效果会显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群里说在拉气疗法时,不要仇视你的病,而是要和解和安抚,并在这个基础上心境的升华。
我们通常在命理学中说到的“病运”或者“差运”是好运就是这个机理,因为提示我们要成长了。自在逆境中,自然无力去理三千烦恼丝,想尽办法为渡过当下难关而奔忙,无意中内功外功都得以提升,而这段时光的历练自是下一波高峰期的成果,至于有多高,那么就看在这段历练中你有多珍惜了。
当然如果还能够借此以病为友,比肩同行,那么恭喜——已入化境,自是病药臣服于你,你便是意识宇宙的王。自是有生于无,因此物质宇宙层更是不在话下。
从意识上认知上如此,那么我们还要从显化层获得信号和指引、提点。因为显化层是自我成就的征途,那么如上所说大宇宙为环境,显化出来的就是气候,气候的变化来自于五种能量的交合变化,反应下来就是风、热、暑、湿、燥、寒。一年有12个月,这个时空齿轮的咬合相当精密,来源是大时空中分为有十二会,一会是三十运,一运是十二世,一世是三十年。
开始说了一年是十二个月,一月是三十天,而一天是十二时,归纳起来说就是十二会为一元,一元为大时空的一个循环为年——大小嵌套的多元宇宙,每个层级都有各自的四季轮转,人体也是一样啊,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同样可以这样计算。我们会在今年的线上新课程中说:长按识别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我们的时空宇宙中,每一种能量都会有自己的“天敌”,叫做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绝对的成或败。或者叫永久的成,永久的败。
易学中有句话,叫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聚焦在我们自己要留驻的那个自己喜欢的“不变”的部分或者事物,拒绝接纳“变化”。
听起来这个道理似乎都懂,就像我们明白无法挽留不断衰老的容颜一般。但是对于这个“道”理,我们只是听成了逻辑和概念,没有从“道”中之“理”去深度品读。
我们很容易就这样被囚禁在自己意识和认知中,而并非是囚于天地。
易学中的天、地、人三才应该要调换了一下阅读的顺序——即为天、人、地三才。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进一步说,人为天地之精华,乘五运而得“元意”,染“六气”而得“杂识”——人若自定思定,自可运转天地,这是意识的功夫。是用“意”运“识”,借“识达”意”。这几天“风月同天”的身心健康平台就有群友这样问了一位老师:
问:请问医学气功在防疫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答:练功可增强免疫力,可安静下来,一个月不出门,你不会烦,就是“功夫”…….(详细内容请在文章末尾处点击前往查看)因此我们要思考下平时我们打坐,冥想练的是什么?现在现实的课题来了,我们还是否能保持心神的笃定了?
所以这样看起来,意和识即是一对争吵不休的冤家,又是一对和合的鸳鸯。分开就是阴阳二元的对立运转,永不停止,和合就是你中和我,我中有你的“和稀泥”,是一本超级智慧的糊涂帐。道德经第三章就点明了这本糊涂帐:
第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第二句: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第三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第四句: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不难读懂,不夸张地说这是“相对论”的祖宗。辩证看问题我们都会,但是两边的张力拉开,就来回拉扯,轮回不休,中心点的意义又何在了?这儿说个小故事以做解读:
战国时的虞卿因拯救魏感丞相魏齐,与魏齐同去赵,因困于大梁,魏齐死,虞卿穷愁著书,世传为《虞氏春秋》。屈原离开楚国都城郢,而作《离骚》,如果假设:虞卿一直在赵国做丞相,屈原永远在楚国都城做官,那么《离骚》不作,《春秋》写不出来,到了今天,他们的身体已经腐烂,他们的书不能流传,两人的得意,不如让他们失意——
上面的引用和解读似乎不透彻,但我认为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引发各自的思考和探索——这也是中医里面说的激活生命的“自康复机制”。
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是“病从何来”,按照上面的推演,要把“病”论清楚,也要涉及“医”,有病就有医(或者叫做药),反过来,要医“病”,就必须探索“病”之来源,探索“病”之来源进一步要求“道”理,善言天者,有验于人。善言人者,才有验于天。所以天人从来都是一体的,病医,病药从来就是一个整体。
对于病,《四圣心源》有句清晰的定义:人的病无非两个来源:内伤和外感。内伤,说的是人气之偏,就是自己意和识的拧巴;外感,说的是人和天地的气拧巴。这句话听着冥想下——多元宇宙,所谓的一沙一世界。人天宇宙分别却又独立,对应频率整体上是同而不合,若是同而合,即为得道。在人道中我们大多是为求合而曲意求同。
这个“求”是“外求”,是自己和自己拧巴的那点事,不过求和、求同是意识上一开始分离,本质上也是寅吃卯粮,不如观己问道,这就是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那么我们说回来,“病”放一边,从这个“医”来看了?“医”这个简体字拆形来看,为“矢”,为“匚”(fāng)。“矢”是箭矢的意思,“匚”是受物之器,说的是古代打仗是有人伤了,然后把箭头拔出放在器皿中。
从繁体看”医“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毉”,一个是“醫”。先说“醫”,说文解字中是这么说的:(醫)治病工也。周禮有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从殹。从酉。而酉为酒,《周禮》有醫酒。
古者巫彭初作醫。简单理解就是人发生了病,用酒来治疗。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人:巫彭。这就引出了个神话,《山海经》中大荒西经灵山十巫里面的,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yuan)在。“巫”在古代是个相当崇高的“职业”,要有功力也有有心力的贤圣才能担当,因为要了解天地的运行啊,自是不能有私欲的,所以说天机只对心有苍生,心怀慈悲的开放,否则看不见也读不懂,导致曲解之后的造作弄神装*只会不断给自己以及对方断人慧命。
“巫”,又叫做祝由,曾经是轩辕*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的受人尊敬。祝由术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
祝,敬祝,有恭敬之意,意思指恭恭敬敬讲解说“道”的意思。为啥恭敬了?因为在传达天地的规律,不是拿起手术刀就拉开,也不是摁住了就灌汤药,给谁说?给人说、给病说,也给自然万物说,也给天地说。
天地是宇宙,人也是宇宙,病也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每个人为啥病了?各自的频率不合了。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曲。而语言,符咒本质是声音的传导,是一种可以安抚和合十方的频率,玩笑说就像两个孩子争吵,母亲哼着om音说,别闹了,安静的睡一会儿。
易学中有个术语叫做”贪合忘克“,“贪合忘冲”,说的就是这个场景,那个层级都一样,能合作就别打架,而在更大的时空中,万物本就是一气发生的,源头是都是一家的,朦朦胧胧总是有连接感,但是外在显化只要不合意便要干戈相见。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们现在都说多赢和双赢,如果更上一层说,他赢即我赢——是否同意取决我们到底能站多高,看多远了。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的演进,始而巫,继而巫和医混合,再进而巫和医分立。以巫术治病,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低级时代的普遍现象。”
文化低级时代可理解为意识降维,本质说没啥不好,一个阶段的过程,若不坐井,怎能观天了?如果把物质宇宙看作是意识宇宙的显化,那么意识宇宙本自的成长就需要坐孤击虚。万物都是自我成全自我。低级,降维自是一次运动过程的清零和空杯,亦非所装载的内容,而是器皿本身的容积。所以我们说回来这对医和病或者病和药,一般在意识中这是剑拔弩张的斗争,就是无论在中医中还是命理中说到的泄克耗,但如果以“病”为信号,那么意识中抽离两者的对局,将其看本质为相互推进运转的能量,扩大的是心量,有容乃大,以治达愈,目的不是杀死,而是转化,其效果会显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群里说在拉气疗法时,不要仇视你的病,而是要和解和安抚,并在这个基础上心境的升华。
我们通常在命理学中说到的“病运”或者“差运”是好运就是这个机理,因为提示我们要成长了。自在逆境中,自然无力去理三千烦恼丝,想尽办法为渡过当下难关而奔忙,无意中内功外功都得以提升,而这段时光的历练自是下一波高峰期的成果,至于有多高,那么就看在这段历练中你有多珍惜了。
当然如果还能够借此以病为友,比肩同行,那么恭喜——已入化境,自是病药臣服于你,你便是意识宇宙的王。自是有生于无,因此物质宇宙层更是不在话下。
从意识上认知上如此,那么我们还要从显化层获得信号和指引、提点。因为显化层是自我成就的征途,那么如上所说大宇宙为环境,显化出来的就是气候,气候的变化来自于五种能量的交合变化,反应下来就是风、热、暑、湿、燥、寒。一年有12个月,这个时空齿轮的咬合相当精密,来源是大时空中分为有十二会,一会是三十运,一运是十二世,一世是三十年。
开始说了一年是十二个月,一月是三十天,而一天是十二时,归纳起来说就是十二会为一元,一元为大时空的一个循环为年——大小嵌套的多元宇宙,每个层级都有各自的四季轮转,人体也是一样啊,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同样可以这样计算。我们会在今年的线上新课程中说: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