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即将来临之际,检验君要跟大家分享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教授关于结核病流行诊断的最新研究报道。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
外泌体microRNA+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可改善结核病的诊断准确度结核病已经超过艾滋病成为最致命的单一因素传染病,目前可用于结核病诊断的方法都有局限性,如孵育时间长、经济成本高、灵敏度低等。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或临床方法来改善结核病的诊断。
日前,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外泌体miRNA信息联合EHR数据,可改善肺结核(PTB)、结核性脑膜炎(TBM)等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效果。该研究发表在《EBioMedicine》。
该研究的ExploratoryStep中,研究人员通过微阵列平台鉴定了11种在结核病例(包括PTB和TBM)和健康对照之间显著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在SelectionStep中,将PTB/TBM与其各自的对照进行比较并使用qRT-PCR方法,进一步筛选至6个miRNA。在TrainingStep中,通过结合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SVM)模型、外泌体miRNA数据与EHR数据,来区分PTB/TBM患者与其疾病对照或健康对照。最后,在TestingStep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新的PTB/TBM模型的性能。
结果发现,六种外泌体miRNA(miR-20a,miR-20b,miR-26a,miR-a,miR-和miR-)在TB患者中差异表达。进一步比较三种SVM模型,“EHR+miRNA”、“仅miRNA”和“仅EHR”,发现联合“EHR+miRNA”模型比单独使用EHR数据或miRNA数据表现更好,其对TBM的诊断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95。
该研究表明,联合外泌体miRNA和EHR可能有助于改善TBM和PTB的临床诊断准确度,同时也首次证明外泌体miRNA是TBM疾病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