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ve
年的一天,陈景润带着自己多页的论文手稿,叩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吱呀”一声打开后,陈景润见到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老师之一——闵嗣鹤教授。闵教授在此之前曾与陈景润有过一面之缘,他为人正直,也是一位将数学研究视为一生所爱的知名数学家。陈景润一直对闵教授敬重有加,因而带着自己已经完成的稿件来寻求闵教授的帮助。“陈景润,你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吗?快进来说话。”闵教授一边说着,一边把陈景润让进了房间。
陈景润涨红了脸,不敢抬头,深吸了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说:“闵老师,我好像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
闵教授大吃一惊,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问:“真的吗?证明过程在哪里?我现在就想看。”陈景润指着厚厚的一摞纸说:“在这里,您是我很信任的人,我也不知道我这样证明到底对不对。”
闵教授如获至宝般地把这多页论文打开,捧在手心里,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随后发问:“你是想让我帮你审稿对吧?”
陈景润兴奋地搓着手说:“是啊,希望您能帮我。”
闵教授沉吟半晌,仿佛是接下千斤重担一般,随后缓缓说道:“好。”
陈景润开心极了,连声道谢。事实上,当时的闵教授由于多年来的超负荷运转,已是重病在身,体力衰弱,但当他听到陈景润有可能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时,他的双眼也闪动了渴求的光芒。毕竟,“哥德巴赫猜想”是百年来令多少数学家望而却步、高山仰止的顶峰啊!桌旁灯火摇曳,闵教授一边看,一边激动着,额头上有细细密密的小汗珠渗出。闵教授明白,这将是一场艰苦与惊喜并存的持久战。陈景润已经孤身一人冲上了敌人的高地,现在将由他帮助陈景润稳固阵地,见证胜利的到来。他把论文放在床头、书桌,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刻。
在整整3个月的苦战后,闵教授终于完成了审稿任务,而此时他的身体也因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损耗了许多精力。他知道,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样的工作量,已经在燃烧所剩无几的生命热情了,但他并没有临阵退缩,因为在闵教授看来,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一次热烈而澎湃的浪潮,那么这一生即使岁月漫长,也会因平静无波而留有遗憾。当闵教授重新把这多页珍贵的手稿资料交还给陈景润的时候,他也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气。
对于闵教授的付出与贡献,作家徐迟曾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写:“闵嗣鹤老师给他细心地阅读了论文原稿。检查了又检查,核对了又核对。肯定了,他的证明是正确的,靠得住的。他给陈景润说,去年人家证明(1+3)是用了大型的高速电子计算机。而你证明(1,2)却是完全靠你自己运算。”闵教授最终给出的建议是:论文证明过程是正确的,但是篇幅冗长,建议简化。这样,年5月,陈景润只在《科学通报》发表了一篇(1,2)证明的摘要式报告。
虽然历经重重困难,攀登者陈景润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已将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收入囊中。然而,这颗明珠过于珍稀,世人并不一定都能欣赏。因此,在摘得明珠之后,该如何将它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了陈景润需要面对的又一道难题。
简化证明的过程一点也不比证明的过程简单。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与陈景润简化(1,2)证明过程“并肩前进”的还有他的腹膜结核症。行走在数学高峰上的他,喘息声越来越急促,腹部的疼痛常常让他汗流浃背,坐在桌前,因为疼痛的加剧常常会看到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他额头渗出。由于腹部的炎症,陈景润时常处在低烧的状态,但出汗又会缓解他的低烧。他在这种疼痛、低烧与冷汗的反复折磨下,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向前爬。有时候疼痛太过于剧烈,他只好蜷缩起来,痛苦地捂着肚子,像一只扭曲的虾米。但即便如此,他也会抓住与痛苦之神斗争的间隙,趁它走神,下一次疼痛尚未到来的时候,陈景润就拿起手中的纸笔,在死神的眼皮底下,咬着牙颤巍巍地写着演算纸。
日复一日遭受着折磨,陈医院,就怕医生让他住院会耽误他做研究的时间。有的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劝说陈景润去休息,去医院看看医生。陈景润用力地舒了舒眉头说:“谢谢你,我真的停不下来,我也不能停下来。”
他明白,自己不能倒下,一旦躺下了,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也不知道(1,2)的简化过程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了。陈景润暗下决心,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胜利,他绝不能轻易倒下。
这样的研究状态,陈景润整整持续了7年,他几乎花费了生命中九分之一的时间来简化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过程。这其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Struggle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陈景润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季节。他终于把(1,2)的证明过程成功简化了。欣慰之余,闵教授也马不停蹄地再次开始了对简化版论文的审稿。
正如徐迟所言:“闵嗣鹤老师却能品味它,欣赏它,观察它的崇高瑰丽。他当时说过,‘陈景润的工作,最近好极了。他已经把“哥德巴赫猜想”的那篇论文写出来了。我已经看到了,写得极好’。”
年,陈景润的论文审阅过程已经完成,但要将其交给谁倒是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好友的提醒下,陈景润决定去找李尚杰书记寻求帮助。
说到李尚杰书记,就不得不提到他和陈景润的一段往事。李尚杰曾是*人,*人的使命就是为国效力。机缘巧合,他与陈景润在数学研究所相遇了。
起初,他们彼此并不觉得对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李尚杰在听说了很多关于陈景润为人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之后,对这位“科学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想见见这个传说中的“怪人”。那时候,李尚杰还常常看到有一个人穿着棉大衣,低着头从他的办公室门口路过,径直去往隔壁的资料室。他一直很好奇这个人到底是谁。刚巧有一天,李尚杰有事情找陈景润,就请他来自己的办公室一趟。一见面,李尚杰才知道,原来那个穿着棉大衣,常常路过他办公室门口的人,就是陈景润。对李尚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