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战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同样在影坛上在影坛上也有很多亲父子、亲兄弟、亲姊妹,在这个舞台上一同绽放光芒。
他们都一样出色,不需要靠彼此都光环增光溢彩,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都亲密都关系,比如秦怡和秦文这对姐妹花,虽然秦文的名气要比姐姐逊色些,但她依旧是影坛那颗璀璨的星。
秦文,原名秦德华,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苏高邮,姐姐秦怡比她大6岁,她们一同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
不过,在姐姐秦怡出生时家道已渐渐没落,但家中的兄弟姊妹却众多,在秦家10个孩子里,秦怡排行第六,她排行第十。
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老四、老七、老八、老九,一出生就被送往了育婴堂,从此骨肉分离,再无相聚。
父亲秦栗臣喜欢看电影、听音乐、读文艺书籍,她们的伯父是清末秀才,藏书很多,尽管家庭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很严重,但并不妨碍聪慧的两姐妹喜欢读书、喜欢文艺的兴致。
长辈都认为女孩子读不读书不要紧,关键是找个好人家嫁了就行。所幸家中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时代的新人,最终姐姐秦怡被送去洋学堂见世面。
后来,姐姐秦怡为了反抗封建家庭,在年从学校肄业后,就进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做实习演员,一别多年,以致于年幼的秦文并没有太多与姐姐相处的时间。
直到年时,家中才再次获悉了失踪八年的秦怡的信息,能得到姐姐的讯息令她欣喜若狂。
她也从小喜欢文艺,对话剧或者电影中的演员都非常迷恋,而走上演艺道路的姐姐秦怡,也让她非常的羡慕。
后来姐姐秦怡回到了上海,尽管多年未见,但血脉亲情无法阻断,反而因为时间距离令她们错过多年,而倍感珍惜彼此的情意。
姐妹俩的关系非常亲密,时常一整天待在一起都不会觉得彼此烦,后来,秦文便向姐姐吐露了她想要当演员的梦想。
对于秦文的梦想姐姐自然举双手赞成,姐姐还鼓励他从科班开始,并要求她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深造。
秦怡会有这样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少年的秦文并不像秦怡那么幸运,她在读初中一年级时,就因家庭经济拮据,入不敷出,被迫离开了学校。
辍学后的秦文,为了维持生计,当过小学代课老师,也做过商场的售货员,甚至造船厂的工人。
不过在见到姐姐秦怡后,她的境遇渐渐好转,年,17岁的秦文在姐姐的好友吴祖光的介绍下,进入了《新民晚报》工作。
在报社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她利用一切机会认真学习来弥补自己错过的读书机会,她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这里,她也有幸认识了自己未来的人生伴侣邓蜀生,他比秦文大4岁,当时是报社记者,在学习的道路上,他给予了秦文很大的帮助,两人因而成了知心好友。
邓蜀生是中国新闻界、出版界的前辈,还曾做过战地记者,也是史学界的知名大家,他编审和创作的有关美国史的著作几乎都被视为了学界的经典。
这样一对才子佳人,在不断的交往了解中自然滋生出了别样的情愫,他们都是勤奋上进的优秀青年,因而彼此的爱成了他们不断努力的催化剂。
年,秦文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在那里接受了专业而全面的表演训练,她想要像姐姐秦怡一样,做一个备受称赞的好演员。
因而她一直都在认真的钻研和学习演技,并在学校期间参演了《家》、《天外》、《人之初》等多部话剧,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总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和努力。
正所谓天道酬勤,年时,她终于获得了首次登上银幕的机会,在《饿人行》中饰演了一个女护士,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很多演员都会在事业起步前取一个艺名,因而导演吴祖光便从《红楼梦》晴雯一名中得到灵感,为她起了艺名秦雯。
不过,后来她自己把雯字上面的雨字头拿掉了,从而变成了秦文,她与姐姐一样都是进步青年,她还曾跟随冀东文工团到矿区、工厂去演出。
不过,后来因劳累过度得了结核性腹膜炎,最终在年下半年不得不回到了上海,随后便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年时,她出演了沈浮执导的电影《斩断魔爪》,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反特故事片,并饰演了女秘书吕佳蕙,漂亮的她立马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欢。
此后她饰演的《为了和平》中的女大学生,《母亲》中的地下*员,都反响很好,事业渐渐走向了巅峰。
自古以来好事成双嘛,在年,25岁的秦文与邓蜀生喜结连理,在年时,她为了照顾丈夫从上影厂调往北影厂,此时的她事业婚姻两得意。
《上海姑娘》、《悬崖》、《飞越天险》、《青春之歌》《停战以后》、《小铃铛》、《千万不要忘记》等影片让她红极一时。
在婚姻里,丈夫对她百依百顺,两人的感情幸福甜蜜,之后他们生下了女儿邓星,儿子邓竼,可谓是儿女双全,令人羡慕。
女儿在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演员,而丈夫汪嘉伟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中国排球一代名将,曾多次获得亚运会男排冠*,被誉为世界排坛第一飞人,后来活跃于商界又成为了石油大亨,不过两人后来在分手了,但他们的儿子汪崎却成为了一名导演。
秦文在事业上的成绩虽然不及姐姐秦怡,但婚姻里的幸福却是姐姐无法比的,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秦文在70多岁的时候,不幸中风,从此卧床不起。
不过,与她一起携手走过几十年风雨的邓蜀生却没有一丝的嫌弃,反而不离不弃的一直悉心的照顾她,直到80岁的她在年11月7日凌晨5时病逝。
离开后的她,还留下了不开追悼会,不发新闻稿件,不告知亲朋好友,葬礼从简,遗体无医院,用于医学研究的遗愿。
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如何不让人敬重?活着时,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演艺事业,离去时医院,奉献给医疗事业。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让我们向这位老艺术家致敬!